找到相关内容699篇,用时13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国佛教的圆融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禅观行演成台、贤教,”二宗教理皆出禅观修持的体证,还用于指导禅观。天台宗以“教观双行”为突出特征,其教理多就止观修持而讲述,直接运用于止观。修行者须先学通教理,获得“圆解”,树立圆满的正见,作为修圆观而证得...

    陈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0551264.html
  • 义学大师溥常法师

    载:   释融照,字慧光,世家越之南明。早岁受业于华藏,刻意修习天台教观于台之安国山及杭之天竺。后从渊叟湛法师居华亭延庆寺,力精教乘勤修禅定,燃膏继晷旦夕无间。故学由志臻,表于丛席职跻众右,四十祀矣...华严大教,小根聋哑,未堪所闻。经历四时之淘汰,究竟法华会上,极畅本怀,开三乘之权,显一实之道。”这是溥常法师采用了华严宗的判教观,旨在说明报恩佛学院在教理方面的突出特点。华严或贤首判教,分为五教,即(1...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4151478.html
  • 最澄传略

    ——奈良的胜猷、奉基、宠忍、贤玉、光证、观敏、慈浩、安福、玄耀各承担《法华》三部十卷的一卷讲经任务,阐述了南都六宗《法华经》的各种教观。而最澄本人,则就三乘、一乘展开了广泛的论述、宣释。  为举办这样...

    田村晃祐著(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3351586.html
  • 虚云大师的教育理念

    是谁”的话。予从此试粥饭,及学天台教观,勤劳作务,得师嘉许。[11]   在融镜法师的教导下,师参禅学道,习天台教法,日有所进。并奉老法师之命,往国清寺学禅制,至方广寺随敏曦法师习《法...

    道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851829.html
  • 十年来中国佛教研究述略(1987—1996)

    潘桂明的《天台宗的圆融哲学》(世界宗教研究,87,2期)、 胡晓光的《天台宗佛学思想本性初探》(广东佛教,95,4期)、 屈大成的《不定教的源流与天台智顗的不定教观》(佛学研究,96,5期), 曾其海的...

    吕有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4751848.html
  • 佛光教科书:《菩萨行证》(3)

    炙敏曦、晓柔、大海等诸师研习《法华》、《楞严》等经。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受迹瑞融祖之法,传持天台教观第四十三世。先后掩关三次,专修禅观。历任永嘉头陀寺、绍兴戒珠寺、上海龙华寺、鄞县观宗寺等住持。其间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0251962.html
  • 北平法源寺沿革考(1)

    定等数十人讲天台教观,注心经玄义详略各一巷。证之默公。大为呵曰,注书一事。谈何容易。古人数十年用心。只在一部二部。要将大藏全书。理事融成一贯。如天台清凉永明诸大老。动辄数十年。汝年轻。言又轻。自负看书...

    罗桑彭错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5752860.html
  • 法源寺碑记集

    十年治事十年注书十年念佛光绪二十一年二十六岁出家已逾六载遂开讲法华经授手于衡州西禅寺学徒盈室日讲不暇旋在永兴县龙角山讲天台教观并注心经玄义详略各一卷证之默公呵曰注书一事谈何容易古人数十年用心只得一二部便...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5852864.html
  • 民初显密关系论述评──以密教弘传浙江及其效应为视角

    为师,剃度出家,并于慈溪五磊寺受具足戒。后回观宗学社受业,学习天台教观。此时的显荫年仅十七岁,为所有学僧中最年轻者。  一九二○年,显荫从观宗学社毕业,仍留在社中研究经藏。两年后,显荫到上海就任“世界...

    陈永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2052923.html
  • 论弥勒礼忏仪的演变与发展

    隋唐之际,天台智者大师依天台教观,将大乘佛教的理观与忏悔相结合,制作了许多礼忏仪,为后代忏法的发展,奠定了开创性的的基础。   同时,随着礼忏文及忏仪的发展,忏悔思想与佛菩萨信仰相结合,出现了以佛菩萨...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2152925.html